高楼背后又名My Home Was My Castle
高佬是一個唐吉柯德式的人物,10 年來,他一直以法律為**挑戰龐大的政府組織。2004 年高佬家被強拆,他自學法律起訴政府,法院不予立案。出於憤懣,高佬四處遊走,援助這個城市中同樣遭遇拆遷的人們。2011 年,高佬來到中山路。中山路老城區的拆遷工作已經持續多年,仍有少數居民拒絕搬遷。在維權過程中,中山路拆遷戶阿智、阿梅等人成為高佬堅定的追隨者。盡管得到高佬的幫助,阿智等人的行政官司還是接連敗訴,強拆也接踵而至。多年維權未果,高佬的維權理念遭到質疑,維權隊伍逐漸走向**。與此同時,高佬幫人維權的個人目的也顯現出來⋯
从纪录片的角度来说,里面的普罗大众受政府“强拆”的情绪具有感染力,作为观众能切实感受到;但从**上来说导演只是“一厢情愿”式的吐槽政府法院和社会环境,带有强烈的个人情绪在里面。城市建设发展必然需要破旧立新,而且“钉子户‘’的诉求不合实际,当然导演也在刻意模糊政府拆迁补偿的规定,政府司法是一边倒的“反面”,不能说就没有反面,少部分个别是存在的
查了一下,2012年青秀区的平均房价是8000元/㎡,50㎡给16万拆迁款显然是明抢了。电影里说给的安置房是没有房产证的,不知道这几户人家现在怎么样了。
经历过大半辈子的阿婆说“鸡蛋是不能和石头碰的,无论几**都是不能的”
双方都有问题,导演只记录了一半,但是可能另一半有自己的话语渠道,也不会让他拍吧
跳过了刚开始的谈判、街道说*工作,直接后期无休止**感觉这群人是有恋房癖所以不搬吗?按常理一定是价格没有达到心理价位,但全片似乎有意回避这个话题,一说前让观众感觉这也就是群更贪心的财迷罢了;片子的角度是单方面的,也没办***内环境就这样不给公开,听不到各方的声音。法院的不审理理由、社会**。。。然后片子就只能走煽动线路了,时不时拍拍毛,搞点音乐煽煽情。带头人高佬(梁某某)自己被强拆后,秉持帮政府纠错的信念找到了中山路(这是我猜测,并不知道怎么找上的),在帮助**中和其中的阿梅好上了,所以后续和他自己**也差不多了;所以拆迁走后期**(坚决不搬)基本没成功可能,多要点才是要务。
太好看了 = =(1)整理的时序蛮好,感觉方方面面都点到为止,很含蓄,但又捕捉了不少有趣的感叹话语,不会让人有一种一面倒像某一方的感觉,或有一种在看按着时间排序的剪辑。(2)好几处段落或对拆迁者自我嘲讽与感叹的捕捉,很美很感叹。
5分。全片是从非客观角度出发的,感觉就是为了黑而黑,贩卖的就是底层的谩骂。如果客观中立角度的话,也应该对政府层面的内容做出记录,例如,拆迁的理由,非钉子户的态度。始终觉得奇怪政府要拆迁会没有文件?只是在这本片子里避而不谈罢了。看了赞助包括NHK,明明可以更加中立态度的,可惜了好题材,当然这也不乏导演自己的目的。
司法已经腐烂透了的地方,还有什么道理可讲
似乎在用84分钟把人尽皆知的事情说了一遍,新意没有了,已经变**类社会中被默认的***。
在市委每天都能见到很多拆迁户**,他们走遍***、政法委、纪委、司法机关,手中厚厚的材料和亢奋的嗓音背后是对这个社会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