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分子又名血欲迷墙、Criminal。1999年剧情、短片、犯罪类型片,创作于中国大陆地区,具有上海话语言版本。由程耳执导,并由程耳任编剧,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徐峥、黄奕、肖博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
年轻的摄影店老板胡天要筹一笔钱给母亲治病。女朋友黄奕无能为力。 一次意外胡天捡到一笔巨款。在帮母亲治病后,走上了逃亡的道路。
辗转看到了这部传说中的神毕业作品,主要是叙事上对观众有一个巧妙的“欺骗”,程耳对非线叙事的迷恋由此可见,结尾“犯罪分子”的逃离,充满希望而非狼狈,是一种意识上的高级,也可能是“老子终于毕业了”的自我心理投射吧
没想到还真能等到这部,也没想到就连着看了两遍。味道正,细节足,跟徐峥那口上海话一样,耐咂摸。配乐也不同凡响,跟杨德昌似的,偏好古典乐,在毕业作品里就是鹤立鸡群(内核也确实能跟《****》做个比较)。具体**在哪儿呢?最醒目的是那场偷包戏,然后是徐峥片尾那抹笑,简直反向《猜火车》。熟人为犯罪分子逃跑接力,偏是帮过的人倒打一耙,电影世界的善恶法则再次彰显出它的威力。看不见最后那行找补的字幕真是老清爽,最近我越发觉得,这个每况愈下的大环境,毒害了不止一代创作者的思维,大家都不敢批判,也失掉想象力了。
视听语言成熟稳健,故事也很丰富。最值得称道的是,在短短半小时就立起了一组被生活所困的人物群像。出口在哪呢?对于胡地,是对青春**的向往,或是**在处理了**生活问题后,他处在背景处的来回踱步;对于母亲,是丢落的无关紧要的发卡;对于胡天,是能够应付手术费的一笔横财。而他能成功脱身,还得益于众人的协助,在巨大的困境面前,犯罪反而像个壮举。一切都是那么渺茫虚妄。所以,真有可能逃脱生活的泥淖么?要是结局来一个徐峥的梦醒叹息的场景,这或许才是生活的真相吧。
号称是电影学院史上最牛学生作业,确实不错,徐十三那个时候就秃了么……视听很成熟,悬念营造也不错,徐峥那个角色(胡天)写得很棒(绕口令有点意思,而且怎么那么像葛优我就不懂……),在短片里到这个复杂程度足够了。门口报摊绝对是亮点。
真正的内地第一部犯罪分子在结尾逃之夭夭的电影。编剧真的能把握住观众的同情心理,如果想给主角一个逻辑上合理的逃脱结局,就要关爱自己的主人公,对于配角从不同身份来刻画立场心理,亮点在主治医生自己门口小摊贩。片中母亲对于发卡的找寻,是对以往幸福生活的追忆。
没片源是因为片子是胶片拍的 但悲剧的是胶转磁技术没人弄了 所以 想看只能去电影学院的拉片室看喽
凝练的视听语言,精彩的叙事,极致的节奏,浪漫的结尾,被禁的命运。徐峥简直是大脑袋有**慧,演技真实准确,可惜了现在的被定位。
最近比较火的程耳导演学生时期作品。巡视组说北电学生作业灰暗,不够正能量,难道还会牵扯这部作品?这是多年前的作品了,还是用胶片拍的。
赞结尾,没有**,便不落俗套。**乃万恶之首。
下午在北影看的,好东西啊,徐峥那个时候就展现了很强的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