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拉克的回归原名:Drak sa vracia,又名Dragon Returns
与Stefan Uher和Elo Havatta一样,Eduard Grecner也是60年代斯洛伐克新浪潮电影的缔造者之一。他的三部影片《一周七天》(1964)《尼绒月亮》(1965)和这部《徳拉克的回归》都是斯洛伐克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作。这部叙事方法独特带有明显意识流风格的黑白影片甚至间接影响到了后来**导演格里耶在捷克拍摄的两部影片《说谎的人》和《Eden and After》。 A special pla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feature films is reserved for Eduard Grecner, the creator of just one good film, ****** Returns (Drak sa vracia, 1967), titled after the nickname of...
音乐和画面棒透了!下载及中文字幕 ****://***.douban****/note/61873376/
导演充分运用影像与声音的关系,奉献了一部值得回味的影片。
诡异的音乐和剪辑让故事多了一种“宿命”的味道。
#捷克新浪潮# 简单的仇恨与释然的故事在爱德华震撼而扣人心弦的视听渲染之下,拥有了民族史诗般的悲怆苍凉感,颇具法兰提塞浓厚的宗教诗意风味。奇诡不论的山势云色在开篇由360度摇摄呈现在观众眼前,最后停在德拉克身上,暗示其出狱返乡后的内心环境。与这大远景相衬的,爱德华常置场景内的重要物品,或人物于摄影**焦点的位置,使前景与背景均失焦,选焦的模糊化的处理引导观众注意力集中于叙事点上,同时也隐晦表达了村庄诡异恶土的气氛,德拉克被排挤中伤,神精恍惚。声音对影片时间流的创造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爱德华巧用“火”之意象,使得影片时空游离于真实实际与主角的记忆或梦境中,构成回环往复的叙事结构,达到余音绕梁,情感上升到主体性地位,摆脱情节的桎梏束缚。
音乐好怪异,很民间也很前卫。画面很精致。当代导演里,贝拉·塔尔讲故事的方式与之很相似
黑白电影,总让人有种说不出来的调调
22/9/15:一个对倒的**山****的故事,时值**的镜头语言。
这个故事不足以承载如此浓烈的画面和配乐。
不是归途,想起那句人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宗教性的符号隐喻不但不僵硬反而阐释得灵气,得归功于拍法。隐喻很简易,一开场环境性通过议论的反照和非常捷克新浪潮那挂的**就嗯,小村庄牧民散布的谣言,陶瓷,牛群,火烧的稻草屋,唯一女主的典型性,甚至路上画面中两人*装的明暗对比,但复杂之点又正是在于完全通过镜头和声效不动声色的意识流动性,不管是主观回忆的穿插还是旁观者的回声。而德拉克的独眼,独身,站在水中的岿然不动,*stranger in town*的气质甚至遭受的对待都只是在强调同样的事情——我们和人相处,都是孤独的。│我的周末投屏Cinema Night结束太谢谢这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