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net:?xt=urn:btih:be5c0fad8c33eb9f4c0a0dc932b078ab8fb0aa6c
磁力:1080p.BD中字.mp4
死亡乐章原名:Sterben,又名Dying、告别交响曲(港)、我去死一下(台)
第一章:wow哈内克? 第三章:?郭敬明?末章:……展示痛苦却流于表面,不懂得取舍必定失去所有构筑完成的情感。
不太懂为啥这个剧能得最佳编剧,是因为题材老套所以编的好?但是很符合德国人口味的家庭剧了。。
导演有在真诚地与观众对话。从一家人出发,一条条揭开每个人的不体面,最后的收尾也算平稳,稍显释然,不至压抑。时长其实还好,避免刻画太浅薄,但分成单元剧会更工整些。“Für meine Familie, *** Lebenden und *** Toten.”最后的定格镜头大家一起鼓掌,蛮感动的。
#10300. 74th Berlinale-主竞赛-编剧奖。恍似看了一部迷你剧(但可能真的应该按小标题剪成一部电视剧集)。其中有几个段落是真的好,尤其是父亲葬礼后母子那段对话,堪称年度名场面级别。通过一个家庭及相关人物来讨论面对死亡及生命的态度,兼及**(相当之奇葩的)亲密关系和家庭形式,篇幅是足够大,但整部影片太过松散冗长,除了老太太其他几个主要演员的表演也都实在太抓马,尤其妹妹那段……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观影氛围是挺好的,我感觉本片其实可以标个喜剧的tag。
三星半,很悲伤的电影,剥开残破的家庭关系,与父母、亲人之间的情感,不是所有人有开心的天份,尊重死亡与人生,乐章响起,不断的泪水涌上,纪念与缅怀,前行踌躇。
上影节见面会。映后挺重要,解答了很多疑惑:妹妹的家庭关系线简略因为这是删减版,原版6小时;导演也是电视导演,所以这片其实是个迷你剧,之后会放出电视版,也呼应了男主看《芬妮与****》的4小时电视版;导演在片中乐队扮演个小角色,音乐也是他做的;妈妈和儿子好友现实里才是母子。导演映后来晚了,一开始以为是正在忙着评主竞赛,后来说是吃火锅来晚了2333(母子对话那里确实如观众提问所说“炸裂”,反正我看哭了。你知道**不爱你是一回事,一辈子到头来听**亲口说不爱你是另一回事。
好痛苦啊,明明是三个小时却不觉得漫长,痛苦本来就像生活、本就是漫长的,虚构和非虚构是孪生的双射线…***和Lissy餐桌前的对话,哭得感觉再没什么可以哭了,衰老、死亡、创伤回忆、后悔的心情,是少有的绝对无法解开的**的痛苦;not everyone has the talent to be happy. Not everyone can be helped by therapy, pills, things the society offer to prevent people from deciding their own life. Or death.
章节、**之间的关联性比较低,不太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主题,当作短剧看似乎更合适。
2.5 志大才疏的电视剧。最不该拿的就是编剧奖哈哈
整个片子传递了一个非常恐怖以及令人无助的孤独。一家人都充满了孤独,在圣诞节的那串镜头,这种孤独感达到了极致,**在扮演着圣诞老人,妹妹在酒吧和不知道谁喝着酒,妈妈在家里和邻居过着圣诞,仿佛和圣诞的美好氛围都是那样格格不入。孤独不是身边没有人,或许像妹妹那样,身边总是有人,但总是过客,总是在酒精下被**,是比物理意义的孤独更大的孤独吧。片子父亲和母亲的葬礼都是那样冷清,与伯纳德的葬礼形成了鲜明对比。整个片子很完整地展现了死亡与新生,完全地拍摄了一次接生的过程,与死亡的过程。同时对于人是不是有**的权利的讨论也非常酷。在伯纳德**之后他写的乐曲才又有机会首演,以及在演出之后他们的讨论可能也展现出某种讽刺感。 2024-6-22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