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net:?xt=urn:btih:c3a79b0cf2f74d608594003d219e9e8833190beb
亚特兰大号.1934.中英字幕MKV2.5GB
亚特兰大号原名:L'Atalante,又名驳船亚特兰大号、驳船阿塔朗特号。1934年剧***情类型片,创作于**地区,具有法语、俄语语言版本。由让·维戈执导,并由Jean Guinée、阿尔贝·里耶拉任编剧,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迪塔·帕尔洛、让·达斯特、吉勒·马加里蒂斯、**·勒菲弗、米歇尔·西蒙、Maurice Gilles、Raphaël Diligent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于1934-04-24(**)公映。
故事从一场婚礼开始,驳船亚特兰大号的船长迎娶了漂亮的乡下姑娘朱丽叶。婚后,朱丽叶开始了全新的船上生活。一开始她对船上生活感到新鲜有趣,和丈夫的相处也甜甜蜜蜜,然而很快她便厌倦了这种单调枯燥的生活,渐渐地向往起大城市巴黎的热闹繁华。船长为了满足朱丽叶,将亚特兰大号开往巴黎。 然而期间发生种种波折,导致船长迟迟没有带朱丽叶去巴黎,二人的矛盾日渐加深。不久,朱丽叶悄悄离开了亚特兰大号,独自去了巴黎,船长得知后生气地驾船而去。分开后船长对朱丽叶无限思念,终日神不守舍。孤零零一人流落在巴黎的朱丽叶,最终会选择留在灯红酒绿的巴黎,还是回到亚特兰大号上,回到深爱自己的丈夫身边?
诗意现实主义杰作,让维果唯一一部长片,人物立体情感自然,至今看来亦亲切无比。喜欢朱尔斯大叔,平日里疯癫调皮令人快乐,****又能识大体挽危局。曾拍出过《尼斯印象》《*行零分》的维果29岁便英年早逝,如果他能活到新浪潮,继续发扬现实或超现实禀赋,影坛不知又会是怎一番景象…扼腕长叹
第二遍听的是英文评论音轨,详情见我的长影评!1.让·维果唯一长片,诗意现实主义经典。2.维果坚持实景拍摄,寒冷与压力最终导致他的病故。3.神奇的房间,肚脐抽雪茄,转唱盘与手风琴。4.水中看到心爱的人,天使般的叠影。5.交叉剪辑的梦中**实为独特至极的**场景,兀想及[砂之女]。(9.0/10)
也许灵魂是液态的,它存储在身体之中,因生活与身体外壳的摩擦而动荡、颤抖,并时刻有可能渗透到生活之中。真实属于对这一种摩擦的描述,而诗意则正来自于这一种颤抖。
有些镜头拍的是很漂亮,其他没看出来什么。不解之下学习**影评,诗意来诗意去,越发的不懂了
1. 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關於**、妒忌和相思,**抵擋不了繁華的誘惑,男人抗拒不了嫉恨的折磨,賭氣宣告著一種懲戒,卻無形中營造一種被動處境;2. 你潛入水中,睜著雙眼,就會看到你的心愛自人;3.霧霾,行船,男人意念的撫摸,鏡頭的切換,意境杳杳。
重看@中华艺术宫;甲板Vs舱内,水上Vs陆地,乡村Vs城市,空间的拓展,时间的绵延;雾中风景一段最具诗意现实主义特征,自然**下的水上风情真美,比起城市的淡漠、孤苦、凶险,亚特兰大号是温暖归宿的象征;回归那段蒙太奇真好;不乏幽默,兼具自省,哎,早逝的天才。
让·维果的英年遗作,写实未走向底层苦难展示,而是诗意地展现工人的乐观与浪漫。亚特兰大号犹如乌托邦与现实之间的结界,蛰居是拥挤破落但温暖友爱,上岸是新奇纷繁却冷漠凶险,朱尔斯的即兴发挥将粗粝邋遢、癫狂纯真的大副演活了。水下看见爱人的叠印、心灵在梦中相会的蒙太奇在当时可谓很先锋了。
7/10。驳船内无处不在的猫、废旧留声机和瓶子里的断臂,象征****者的贫瘠现实,岸上****世界的浮华借小贩的箱子得以具象化,新娘被滑稽的小贩吸引却发现失业人群、抢包儿童这些****弊病;新郎跳下河寻找妻子幻影,彼此思念、彻夜难眠抚**口的精巧蒙太奇,都展现了受困于爱情的两个灵魂。 @2018-06-14 10:45:48
电影中的诗意时刻来自于一些**和观念的碰撞:女主人公在亲朋的注视下登上亚特兰大号;雾气氤氲的码头;**间互诉衷肠的浪漫场景……我们试图寻找来自前作中的超现实和想象性的成分,却讶异的发现影片中的处理尽是现实主义的,甚至是反思性的呈现,不过水中的运动镜头及俯拍/仰拍的交叉运用仍能体现维果风格的摄影特质。对女主人公的出嫁和出走都未作出道德上的谴责,矛盾被外化于**的表达,或许仍可看作一种对传统观念的反叛。
1.电影11'04''的亲亲,是观影记忆中最甜蜜的一吻。2.在水里睁开眼睛,你就能看到心爱之人的脸。3.似乎所有男人都对女主充满**的**,像是男主因爱情和控制欲而扭曲过的视角。4.船上生活简朴单调邋遢,是男人更习惯的生活方式,而女孩需要生活中游一些新奇浪漫的部分。所以她会为朱尔特大叔的奇异小屋吸引,也目眩于巴黎的魔术和展示橱窗。5.失而复得是人间最美好的事情了。6.让·维果是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