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店又名Night Inn
解放前的上海,很多底层人寄居在闻家店,正可谓三教九流,鱼龙混杂。落魄少爷金不换靠妻子**为生;赖皮匠为妻子治病债台高筑;走方卖药的金老头讲义气;巡捕石敢当呆头呆脑;报贩牛三乐天知命。而开店的老板闻太师(石挥 饰)则是八面玲珑、阴险狡诈。老板娘赛观音水性杨花,放浪不羁。她先是与小偷杨七郎(张伐 饰)私通,不想后者竟然爱上了她那善良敦厚的石小妹(周璇 饰)。妒火中烧的赛观音,从此对妹妹百般欺负,并与**小方密谋毒死闻太师,卖掉石小妹。而此时,决定重新做人的杨七郎,正准备和石小妹私奔,正撞见告发他与妻子私通的闻太师。两人扭打在一起,闻太师毒发身亡。杨七郎成为嫌疑犯锒铛入狱…… 本片根据高尔基的话剧《在底层》改编。
这分数,是替徐铮挨了多少枪啊。修复效果出乎意料地好。在底层,无路可走的悲哀,略晚的《危楼春晓》与之类似,穷人在大城市讨生活最大的难处除了没钱看病,就是没钱租房,为一点最廉价的房租被*得走投无路。《夜店》本土化的处理还算妥贴,不过爱读小说的**,怎么看都是**特产。
各位请注意,此《夜店》非彼《夜·店》(差一个点),《夜·店》在此:****://***.douban****/subject/3683409/
一群**把47年的老电影当徐峥的烂片**,强行打一星,硬是把分数拉低了
你看开头字幕卡,说这都是以前的过去的事了,可实际上呢,那些台词还是句句*心窝,天问依然是天问。
**得很,石挥还是蛮帅气的....
总有些不识字的倒霉孩子把夜店1947当做夜·店2009,把茜茜公主2009当做茜茜公主1955,把七武士2009(豆瓣已改为2014,时光未改)当做七武士1954
话剧腔,表演夸张(除了石挥和韦伟),几乎所有的演员都表现过度,某一刻童芷苓表现得像是B级片演员。但对空间的把控和开拓特别好,你能发现外景的后景高楼大厦时刻隐现着,提醒着我们,这是租界。对于当代观众来说,它颠覆了对于上海租界的一般印象,用微观视角观察其局部的破败与极度贫困,开拓观众的想象空间。真正意义的贫民窟后来在中国「消失」了(只剩下「大杂院」和「弄堂」),因此这可说是一部中国的贫民窟电影。
而十年前黄佐临改的这一部,完全是阶级立场。 以现代的艺术的后见之明来看,视听语言和人物形象都觉得刻板,但别忘了,这世上选择本来就不多,别那么容易就战胜了抛弃了另外一种世界观。
高尔基的经典文学被佐临搬到了**,有种过度戏剧化的处理,包括把赛观音改得比原作更歹毒,成为绝*大反派。但它并没有毁掉这部电影——正因为伟大的问题既不取决于历史,也不取决于地理。“底下层”被浓缩在闻家店的破壁残垣中,内里是自由而团结的小群像,用来对抗不公正和谎言。在1948年这样一个时间节点看,片尾的凄凉还是对未来充满期望的。尽管许多演员的表演过于舞台化,但对这样的戏剧是能够被原谅的。事实上,我所有的注意力都指向石挥和童芷苓的反角上去了。
声音已经不清晰了,画面也很劣质,但这不失为一部优秀的改编片,本土化相比现在强上很多倍,很有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