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空虚和无法呼吸 / In the Presence of a Clown
时长:119分钟
上映时间:1997-11-01(瑞典)
类型: 剧情
语言:瑞典语
地区:瑞典 / 丹麦 / 挪威 / 意大利 / 德国
导演: 英格玛·伯格曼
演员: 伯杰·阿斯特 玛丽·理查德森 厄兰·约瑟夫森 潘妮拉·奥古斯特 安尼塔·布耶尔克
更新时间: 05-15 11:14
资源状态: 可播放
简介:InventorCarlÅkerblomisarosy-cheeked54year-oldadmirerofFranzSchubert-andapatientinthepsychiatricwardofAkademisk……更多>>
在小丑面前原名:Larmar och gör sig till,又名空虚和无法呼吸、In the Presence of a Clown
Inventor Carl Åkerblom is a rosy-cheeked 54 year-old admirer of Franz Schubert - and a patient in the psychiatric ward of Akademiska Hospital in Uppsala, after having attempted to beat to death his fiancée, Pauline Thibault. Together with another patient, Professor Osvald Vogler, they set up a film *******: the living talkie. Before long, they set off on a frantic tour with the...
伯格曼晚年的作品离不开“戏剧”元素,以及《小丑之夜》后又见小丑角色,这次形象更加狰狞放肆,也是**的一次怒放。
果然戏剧成分更多,斯特林堡也被更多提起,他终于在tv版里一圆小剧场**。晚期的温暖倾向更明显,结尾的拥抱成永恒姿态。我也终于在相隔两三年后重读大师。
3.5 I'm sinking. I'm sinking. 2018.1.20 重看,不光是演员,不少地方跟《映画创造者》有所对应。期间想起最近工作上的好多事,感到很难过。
又见纸灯笼 又见魔灯 身体上的划痕化作墙上的一道裂隙 对死亡的恐惧是诡异的小丑 对死亡的**是与死神** 麦克白说:人生只是一个舞台上手舞足蹈的拙劣伶人 舒伯特说:我在沉没 而我又再次升起
跳出来看 无论是极短的默片素材还是意外跳闸带来的即兴戏剧 都是不怎么样的 但是串起拍摄的过程 前因以及最后的结尾并且化用了讽刺两种体裁和讽刺引发的强行创新本身 再借着麦克白第五幕的可怜阴影互文浅层柏拉图洞*指涉 就真的是起伏感十足 最后互相绞杀的中断 死亡象征的到来 闭目不视 伴随而逝
伯格曼母题一览;borje又演了回卡尔舅舅,相应的妹妹用了karin的名字,全名,只是这外形也太像您夫人了,嗯,大概是错觉....;少了尼奎斯特,影像的魅力打折不少,当然也可能是有意要这种电视纪录片一样小格局的温暖;暮**萨拉班德更浓
好棒!也许可以视为影戏双料导演晚年想法的高度概括。79岁的伯格曼直接制造的heterotopia由典型空间——***院与剧场构成。对现实与电影技术的自反由精神异常的男主在***房中言明;小镇剧场默片在上映时起火(烧毁电影?),代之以元戏剧(=heterotopia自反性指涉)含量极高的演出。sinking作为生命恒态的宣告贯穿始终。伯格曼作品中最抽象的小丑以老年女性的体貌出现在两个时空,道破there is no life after life 。 “彩蛋”:伯格曼本人躲在24分54秒走廊的门背后;片中有中文,剧场一面锣上的“泰来”。(补标240120看片)
艺术又哲学,人来人往的过客,困住灵魂的**,如果全片都能保持开篇房间里的质感我会爱到疯。
你知道火车的,对嘛。那十足的重量,大地为之震动,震耳欲聋的轰鸣,那令人窒息的烟和活塞散发出的热蒸汽,以及那有火车推力产生的、不可阻挡的风。我说的是众所周知的事,不是吗?
借灵魂拷问之形式,以戏剧演绎为载体,展现创作者暮年心灵内在矛盾的剖析、反思、自省。小丑诡异阴暗,如死亡如撒旦,它暴戾恣睢,肆意妄为。它无所不在,若隐若现,也可视为是个体自我的另一半掩藏面孔,是精神隐秘的折射,是恐惧、狂想、喜乐、*逸、渴望的栖身之地。但伯格曼终究累了~后半段色调强调冰冷中悲悯的温度,爱的相拥定格为永恒。